2019年機器人密度仍落后于其他國家,工業機器人仍亟需人才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的機器人密度為140名(每10,000名員工中的機器人數量)仍遠遠落后于其他國家/地區。工業機器人技術發展還需要源源不斷的工業機器人技術人才支撐。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國內GDP約為14萬億美元,購買力平價為25萬億美元。在機器人密度相比之下,美國每10,000名工人中有217名、日本327名、韓國774名和新加坡有831名機器人。
相比之下,美國的GDP超過21萬億美元,購買力平價為20萬億美元。一些分析師認為,盡管貿易和汽車制造業的放緩影響了中國機器人技術領域,但中國在某些領域已經超過美國。
就像機器人開發人員需要了解他們的用戶一樣,初創企業和成熟的供應商也需要關注不斷變化的全球市場以及政治考慮。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的數據,2018年,中國公司安裝了15.4萬臺機器人,而日本為5.52萬臺和美國為4.04萬臺。
探究中國機器人技術放緩的主要因素
1、中國制造業增長放緩歸咎于中美貿易摩擦
中國經濟下滑歸咎于中美貿易摩擦,這導致汽車和3C(計算機,通信和消費電子)等主要銷售市場的狀況疲軟。特別是從對機器人的需求來看,根據金融公司Sinolink Securities的數據,去年53家在中國上市的機器人公司,補貼占凈利潤的44%。
中國經濟面臨嚴重的結構性挑戰。在2008年經濟危機之后,中國發起了影響深遠的刺激行動,使世界經濟得以復蘇。在2009年至2017年期間,該國占主要經濟體全部資本投資的50%以上,但也占所有新增貨幣/債務創造的60%以上。
2、汽車行業和電子行業的低迷影響自動化發展
在工業機器人領域,2019年預計與2018年相比下降3%至5%。因汽車行業和電子行業的低迷,工業機器人受到的打擊較大,增速放緩。
3、國產品牌因其性價比更受歡迎
中國中小型企業因自動化程度較低和質量要求較低,因此國產品牌歡顏機器人或弧焊解決方案專家埃斯頓更受歡迎。外資品牌售價高昂,例如發那科的售價在日本比在中國的價格低30%。
中國機器人發展的前景展望
1、積極發展國內生產能力,建立新的經濟容量,提高供應鏈管理的經驗
2、加強與外國公司合作,學習國外先進的機器人技術。
3、促進國內機器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從上述內容來看,我國的工業機器人技術行業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目前世界經濟總體發展有所放緩,這時候正是大力培育工業機器人技術工程師的重要時刻,如果你也想從事機器人行業,那么選擇正規專業的智能制造機器人學院是最好的選擇。智通培訓學院等你來學。
智通教育(www.cbpedu.com)致力于培養工業機器人技術技能人才,目前學院開始機器人技術課程,工業機器人技術、機器人培訓課程、工業機器人集成工程師、智能制造全能工程師等智能制造行業課程;詳情請聯系:0769-8707-8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