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名人數298905
          資訊中心 > 綜合資訊 > 領教職場 >?經常讀書和經常不讀書有什么區別

          經常讀書和經常不讀書有什么區別

          時間:2019-08-06 16:58 來源:領教職場

          生活中,如果說最直觀的表現一個人的素養的話,就看看他們的談吐。比如看到優美的海灘,經常讀書的人,可能會感嘆:水天一線,輕沙和風,卷起十里銀波;而缺少積累的人往往都是口語化的描述:哎呀、我去、漂亮、X逼,好大的浪這樣的描述。兩者相較,高下立判。書籍是我們獲得知識的最基礎的途徑,不僅能豐富我們的見識和審美,更能在生活的細節處影響著我們言談舉止,指導我們的行為選擇。今天,我們我們從各種生活場景出發,看看讀書和不讀書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吧。

          01經常看書的人更了解現象背后的道理和原理
          有些看似很普通的事,背后其實是有經濟學、心理學等原理在的。讀過相關書籍的人,就會因為知道這些原理,而看到事情的本質。

          比如我每天早上早餐買腸粉的時候,檔口的阿姨總是和藹可親的問我:老板娘問你加兩個雞蛋還是加一個?

          我通常會下意識的回答:加一個

          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我拿到了熱氣騰騰的早餐,阿姨也如愿以償的在這一份的腸粉中多賺了一個雞蛋錢。

          后來,我在閱讀一本經濟學的著作時,了解到經濟學中有一個原理叫:錨定效應。

          如果阿姨讓我選擇加不加雞蛋,此時,如果是趕著上班的我自然會陷入一番比較:

          這都幾點了,上班又要遲到了,扣工資啊喂

          加一個雞蛋多少錢,現在加還來得及嗎?

          到底是加還是不加?

          這樣的對比下,我很可能做出的回復是:

          不加,就一份腸粉,我還趕車呢,老板要快。

          阿姨直接貼心的幫我跳過了加不加雞蛋的決定,而是在加幾個的問題上做選擇。

          阿姨讓我加雞蛋,就是一個初始錨點,讓我們在這個基礎上,做出加一個還是加兩個的問題,在這種對比之下,我們大概率會做出加雞蛋的選擇,至于加一個還是加兩個,無非是多賺還是少賺的問題了。

          而這個經濟原理,我們身邊各式各樣的APP,頻頻剁手的淘寶天貓里,三天兩頭的多買優惠、價格美麗的劃線優惠,哪一個又不是在運用錨定效應呢?

          02經常看書的人能夠包容不同聲音
          讀書越多,人其實是越寬容的,而讀書少的人,在觀念上則容易表現為保守與專制。

          比如我們讀到一篇文章,文章作者的觀點和我們自身的觀點不一樣,讀書多的人會去想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觀點,他的觀點對不對,有沒有可以吸收的地方。
          而基本不讀書的人,很難去接受與自己不一樣的觀點。

          各種微博、公眾號、知乎的評論中不是經常出現“三觀正”這種評價嘛,可是現實中,很多人并不是站在客觀角度來評價其他人的三觀的,他們通常有一個簡單粗暴的評判標準:和我的三觀一樣,你就叫三觀正,和讀書越多的人,越清楚自己的貧瘠,而基本不讀書的人,反而容易認為自己的靈魂是豐盛的。
          03經常看書的人好奇心與求知欲更強

          一個人經常看書,除了專業或職業上的原因,就是因為愛看書。為什么愛看書?

          因為書中的世界實在是太精彩,太繽紛了。

          愛看書的人,不管多大,都還抱有孩童時期那種旺盛的好奇心,我們對世界有很多不了解,所以我們想去知道。

          我原先是只看文學和哲學的,后來又去讀了天文學方面的書,因為我對宇宙太感興趣了。再后來我又去讀心理學,讀經濟學,讀歷史,越讀越發現自己太淺薄了。

          人一生的時間是有限的,而面臨的問題卻是無限的,我并非要去解決這些問題,我只是想知道一些事的真相是什么。


          當你從書中了解了一件不曾了解的事,懂得了一個不曾懂得的道理時,那種喜悅感是難以言表的。
          04經常看書的人會更客觀地去思考一件事

          說實話,一個人想要做到客觀是很難的,我們都是主觀而自私的,但是讀書多的人會刻意讓自己抽身出來,站在一個客觀的角度去審視問題。

          為什么要這么做?因為在帶有強烈情緒,或與自身利益過分相關的時候,人就戴上了有色眼鏡。


          讀書越多,你就越有勇氣,越有自覺摘掉這副眼鏡,因為你知道它正在蒙蔽你的雙眼。
          我自己是一個每天都讀書,每個月都買書的人。從今年3月份起,我每天下班后還會堅持寫一篇讀書筆記,不是為了別的,就是為了記錄自己讀書的收獲。
          畢竟,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嘛。
          最后,用一句話與大家共勉:
          一個沒有輸入的人,未來是很難持續輸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