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生 | 從華為逆風翻盤,學職場人的生存之道
今年美國在貿易戰中對華為頻頻打壓,但華為卻表現出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架勢,絲毫不為所動。這種強大的自信,來源于華為自強不息的精神內核。面對逆風困局,我們應該如何自處,迎難而上呢?華為在這場貿易風波中,表現出的危機意識、長線思維和廣博的胸懷,也許就是最好的答案。
從美國總統特朗普頒發命令,將華為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起,無論是國內輿論、還是企業同行,大家都認為華為會在外界的壓力中“風雨飄搖”。
華為子公司海思總裁何庭波卻傲然亮劍!!
美國本以為在芯片上,扼住了華為的喉嚨,但是萬萬沒想到,華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公布Plan B 計劃。
當放在保密箱的“備胎”芯片一夜轉正的時候,所有的人都在為這種“居安思危”的前瞻性肅然起敬。這種憂患意識是如何養成的,對我們又有什么啟示呢?
今天,我們通過三個故事幫助大家理解。
自信來源于
持續的投入
面對可能的挫折和打擊,華為早就做好了準備,并等待著這一天的到來。
芯片,我們有海思;操作系統,鴻蒙也早已備好;5G,競爭對手一兩年不可能趕上;備胎,還有很多。
你所看到的風淡云清,都是因為胸有成竹。
企業的本質是賺錢,但要想做到一個受人尊敬的企業,花錢比賺錢更重要。
“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人才!“
華為的科研投入一直領跑中國企業,而任正非對于金錢和人才的態度也讓人嘆服。
從成立至今,華為的錢本可以花在任何更賺錢的地方,如房地產、互聯網、金融,但華為卻堅定地投入研發。這么多年,那些賺快錢的競爭對手早已銷聲匿跡,而華為隨著自身實力的積累,愈發耀眼。
舍得花錢,才能賺錢;舍得投資自己,才能擁有無可匹敵的實力。
長線思維
決定能走多遠
一個人能走多遠,取決于什么?
華為告訴我們:長線思維。
翻看華為的歷史,我們發現:海思半導體,成立于2004年,作為默默發展的備選方案,正是為了有一天迎面正對毫無美國芯片支持的極限條件下,自己仍然可以只手擎天。
2004年,那時候的中美關系依舊你儂我儂,有幾個人可以看到15年后的今天這種局面?又有幾個人愿意花15年的時間去做一件前途未卜的事情?
但華為看到了,華為開始做了,并且堅持了15年,投入公司過半的人力和財力。
人生如棋,走一步看一步是庸者,走一步算三步是常者,走一步定十步是智者。如果時刻提醒自己做事要有格局,你從一開始就站到了做事的“制高點”上。
真正勝利的,是那些著眼未來的人。眼光和格局,是他們最強有力的武器。
對未來
要保持敏感
如果對手機比較早接觸的人,應該對小靈通還有印象。
在移動網絡發展早期,由于小靈通可以使用固話的網絡線路,所以使用小靈通成本低,費用低,信號好。
任正非和團隊當時認為這種落后的網絡制式,不可能在未來移動通訊格局中擁有一席之地。所以根本就沒有想著去發展2G網絡的技術。而是把全公司的重點,放在了發展3G制式WCDMA上。卻沒想到自己這次壓錯了寶。
可沒想到,當時小靈通的用戶一度突破6000W,讓已經入局的中興、UT斯達通、中國電信等賺錢賺到手軟。
在后來2G開始大面積升級前,中國移動也沒有選擇更先進的CDMA2000,而是選擇了相對升級更小的CDMA95。這時候,華為在3G領域的研究,一時陷于尷尬的境地。
不過,任正非馬上調整了策略,他果斷把公司的運營主要對象放到了海外,大力鋪設3G網點,讓很多銷售去亞美等地開發市場。也正是這一步,使華為不僅打開了國外市場,而且在國外贏得極高的口碑。
但任正非并沒有忘記這次慘痛的教訓,所以后來專門設置了CEO輪崗制度,來最大程度地避免決策失誤。而且,他也讓研發部門不斷燒錢,自研芯片和發展其它技術,即便在虧錢的狀態下,也從來沒有停下研發的腳步。
任正非在前期華為購買美國芯片時表示:“我們不會排斥美國,狹隘地自我成長,還是要共同成長的。如果真出現供應不上的情況,我們沒有困難,因為所有的高端芯片我們都可以自己制造。”
不管是商戰還是職場,從來都是弱肉強食。如果你想讓自己保存良好的狀態和能力,就要始終擁有危機感,讓自己不斷學習,不斷成長。